10月21日~24日,国内免疫学领域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学术盛会——第十四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尹芝南教授等数千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免疫学最新发展趋势、科研成果、技术难点等前沿进展展开交流;与此同时,诸多业内免疫细胞研究“黑科技”也纷纷亮相,受到参会者高度关注。
第十四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现场
23日,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公司、流式细胞术的领导者碧迪医疗携最新的BD FACSymphony™ A5 SE细胞分析仪重磅登场。作为流式细胞技术的革新者与集大成者,BD FACSymphony™ A5 SE在参数全面提升,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再次取得飞跃的同时,创造性地实现了经典流式与光谱流式两大技术路线的融合,并在业内首创一键切换技术,在单一工作平台内实现经典与前沿技术的交叉验证,为全球范围内的免疫细胞研究者与高难度前沿科研项目带来“鱼与熊掌皆可兼得”的革命之作。
与此同时,碧迪医疗在细胞研究领域的另一重要成果——BD Rhapsody™单细胞多组学研究平台也再次亮相此次盛会,力争为免疫学研究提供更前沿和完整的解决方案。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多组学研究平台在多个领域内的研究项目、科研成果、应用心得等展开分享。
经典之上“光谱+流式”再度引领业界潮流
免疫细胞研究对于发现疾病机制、预防、进展、诊断和治疗方法均具有重要意义,而流式细胞术作为细胞分析关键技术之一,为免疫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依托。
早在1973年,碧迪医疗就为研究者带来第一台商用流式细胞仪,并在随后的40年中帮助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解决科研难题。而随着细胞研究的日益深入,光谱流式技术应运而生。作为流式细胞技术的新突破,光谱流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目前经典流式检测的染料极限,使得研究者进入高维科学探索成为可能。
但研究者也面临更多挑战,伴随研究场景和研究需求的多样化,如何在单一平台上实现多场景科研需求的支持,满足不同类型研究者的多样化研究需求?此次大会上,碧迪医疗所带来的BD FACSymphony™ A5 SE就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经典”与“创新”两大技术流派的融合,研究者不仅可一键自由切换模式,还能够利用两种模式实现数据的交叉验证,让经典与创新一机兼得。
“科学家在研究中往往需要多维数据,他们希望在单个仪器上就能够灵活地切换和使用传统和光谱流式细胞术两种分析技术。”碧迪医疗全球生物科学总裁PuneetSarin表示,“BD FACSymphony™A5 SE创新了流式细胞仪器的性能技术,保留经典流式细胞仪功能外,还使其具有光谱解析和补偿计算的细胞分析能力,使客户能够根据实际科研需求在经典流式和光谱流式之间自由切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莫显明教授表示,碧迪医疗一直是中国细胞研究者的“靠谱的工作伙伴”,多样化的产品多年来陪伴无数研究者度过在实验室的宝贵时光,此次BD FACSymphony™ A5 SE的光学元件再次升级,解析能力提升一倍,其高灵敏解析性能相信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助力;此外,十分高兴看到碧迪医疗带着二合一的新产品,进入最先进的光谱流式技术领域,相信碧迪医疗将继续引领这一技术的发展,继续为中国研究者提供最好的支持。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毓教授表示,院校、研究所等平台性质的研究机构是免疫细胞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机构往往需要为多个研究者提供支持,他们在使用习惯、数据采纳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诉求。BD FACSymphony™ A5 SE一台设备两种技术,且能够实现一键自由切换,使传统补偿和光谱解析兼得,同时支持每一种染料输入,拓展无限可能;对于机构而言,不仅减少设备采购,节约运营成本,还能更好服务不同需求的研究者,来自两种模式的数据互相验证,也必然让研究结果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