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聚焦重大项目开工,是不少地方抓发展的“惯例”,但所有项目“服务”于一个具体“工程”,似乎并不多见,也就凸显了这个“工程”的意义。
1月6日,淮安市委市政府举行大运河百里画廊项目开工仪式,动员全市上下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全面掀起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和重特大项目攻坚热潮,同时也鲜明传递出一种带有战略意义的发展考量。
借“运”崛起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国之大者、千年大计,是党中央赋予运河沿线地区的光荣使命。
作为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运河之都”是淮安人民最荣耀的城市记忆。淮安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志性城市,国家规划纲要十余次提及淮安,将淮安定位为“千秋淮扬”文化高地。这是淮安视之为借“运”崛起的良机。
集中力量做好这份“国考”答卷,近年来,淮安在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落地转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创新组建全省首家“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统筹规划、督导推动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出台《淮安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着力构建“五园三带十点”主题展示区,形成大运河淮安段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
编制完成大运河百里画廊市级战略规划,各县区专项规划编制也已基本完成;
出台江苏省第一部专门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开展全市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拉练……
一个恢弘的城市建设发展棋局逐渐展开,也为建设“百里画廊”铺垫起坚实的基础。
去年2月18日,淮安首次提出“百里画廊”建设构想。同年9月6日,淮安召开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拉练暨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动员会,将之作为事关淮安全局的战略性布局和系统性工程,加速推进。
淮安明确,大运河百里画廊是联动全局的大计,是提升淮安全域发展质量的“枢纽”,要运用全局视野、系统观念,齐心协力把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成为产城融合、镇村繁荣、河湖共生、人景和谐的生态画廊、文化画廊、旅游画廊、产业画廊,打响“运河之都·百里画廊”的淮安城市形象品牌。
明确提出,要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把项目作为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的硬支撑,并专门组织开展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拉练,各地各部门现场展示、汇报正在规划中或是建设中的项目进展,加强市、县区联动,推动跨区协同、组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