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论坛先进电网装备创新发展论坛举行。国家能源局原监管总监李冶致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沈江主持论坛;德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也、副市长卿伟出席论坛。
大会现场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清华大学教授周远翔、西门子能源输电集团研发总监安德烈亚斯·克鲁斯、施耐德电气高级技术专家谌国松等在论坛现场或通过线上连线,分别作了《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加快特高压建设,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突出环保引领,推进新型输电网建设》《强化数字驱动,加快柔性配电网建设》等主题演讲。相关专家教授紧紧围绕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基本原理、适用场景,特高压输电技术特点、推进和加快柔性配电网建设、节电降耗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分享灼见、交流观点,共话推动我国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维江表示,柔性低频输电是一种新型交流输电技术,它借助电力电子换流技术,在0-50Hz范围内选择合适频率,以提升电网输送容量和柔性调控能力。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概念提出直流输电和工频交流输电,直流输电易于远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潮流可控好;工频交流输电系统组网灵活,容易实现电压等级的变换。
周远翔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装备制造能力的国家。持续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国际能源合作,带动我国技术、标准、装备水平全方位提升,打造中国品牌。未来将持续推进特高压工程技术创新,新基建协同发展,发挥特高压输电的通道作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带动能源转型,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充分发挥特高压工程的带动效应,推动能源产业从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向以清洁能源和电力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转变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能源资源与人口中心分离,西电东送已是我国国情所在,未来特高压输电成为必然。
谌国松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承载着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而转型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是关键因素,数字赋能可提高供电服务能力,低碳驱动能加速能源绿色转型。当前,我国配电网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各行业的纵深发展以及能源分散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配电企业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配网环境和更彻底的业务变革需求。部署智能配电设备,提升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成为配电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