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于2021年10月22-24日在成都召开2021/10/29

第14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于2021年10月22-24日在成都召开。两个关于神经免疫的大会报告,基础和临床互相呼应,相得宜章。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祁海教授简述他团队近期在Nature发表的工作,及脑-脾轴和行为调节抗体免疫的作用 (图1),报告内容如下:

大脑活动如何控制淋巴器官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至今为止仍不清楚。祁海教授与合作者发现了第一条可增强抗体应答的脑-脾神经环路。这些研究发现,脾脏的去神经支配可减少T细胞依赖的浆细胞生成和抗体产生,但并不影响非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增强脾神经活动可增加浆细胞的生成,而这一过程由乙酰胆碱作用于B细胞所表达的α9烟碱受体介导。表达胆碱乙酰转移酶的T细胞,可作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和乙酰胆碱支配B细胞的中继。在大脑的杏仁核和下丘脑室旁核,表达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神经元通过脾神经连接到脾脏。这些神经元的缺失或抑制可减少外周浆细胞的形成,而激活这些神经元可增加疫苗注射后的浆细胞生成等免疫反应。此外,在一种新开发的行为疗法中,使小鼠站在升高的平台上,可导致杏仁核和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激活和外周的浆细胞生成增加。在疫苗接种的小鼠中,使用高架平台法可促进抗原特异性IgG抗体的生成。这一现象依赖于杏仁核和下丘脑室旁核的CRH神经元、完整的脾神经和表达α9乙酰胆碱受体的B细胞。这些研究确定了一种特异性的脑-脾神经连接可以自主增强体液免疫反应,并证明通过身体行为可以刺激免疫,揭示了大脑对适应性免疫的控制,提出了通过行为干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可能。这些研究突破了神经内分泌抑制免疫功能的传统思维框架,开辟了神经免疫研究新范式和新方向。

图1、祁海教授大会报告“脑-脾轴和行为调节抗体免疫的作用”

(图片来源:周学迅)

而来自北京天坛医院/天津总医院-京津神经免疫中心的施福东主任医师,首次在该会做了临床神经免疫的大会报告 (图2)。虽然几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主会场还是坐无虚席 (图3)。祁海与施福东两位教授的精彩报告让与会代表和中国免疫学会领略到了神经免疫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与实践的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