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广告39年变迁史:每秒百万千万,谁在砸钱抢占2022/2/6

1983年正式开办的春晚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新民俗已经走过了39年。

难忘今宵依旧是晚会压轴的节目,小品演员却从熟悉的冯巩,赵本山变成了年轻新人。老一辈的隐退,让更多年轻的面孔涌入了春晚。

而随着时间更迭的不仅仅是演职人员,品牌商对于春晚的赞助、冠名、合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晚会中主持人的口播植入广告因影响观众体验而在2011起被取消,“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冠名也在2012年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只有零点报时的冠名和开播之前的硬广套装(包括特约冠名)仍旧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

与此同时,春晚也给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搭建了“露脸”的平台,红包赞助商、春晚社交媒体平台等身份的争夺,逐渐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修罗场”。以至于每年争夺独家合作,都成为了互联网行业里备受关注的大事。

将近40载的春秋,春晚中的广告有增有减,参与其中的品牌商也你来我往。这背后有时代变迁的历史缩影,也有众多行业历经发展的痕迹。

黄金五分钟的十年风雨

19:55-20:00,这是品牌商在大年三十晚上最不容错过的“黄金五分钟”。

临近春晚开场,数亿人都在此时段里调台等待。在此时“露脸”获得亿级曝光,品牌要付出的价格自然也就更加昂贵。央视广告代理商曾对外透露,大约15秒到30秒的曝光时间中,相对靠近春晚开场位置的广告价格高达4000万以上,而平时的央视广告合作费用则是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即便价格昂贵,“黄金五分钟”对众多品牌的吸引力依然极强。根据统计,每年在这一时段出现的品牌大约在10-20个不等。有些品牌广告出现仅仅几秒,广告词念得“烫嘴”;而有些则是专门为春晚打造,制作精美,气氛温情。品牌商不同规模的投入,由此也一目了然。

如果细分这些占据“黄金五分钟”的品牌所属的行业,可以看出不管是品牌轮流坐阵还是集体轰炸,汽车、家电、金融、酒水饮料始终是近年来春晚广告不变的座上客。

其中表现最为“财大气粗”的是中国家电龙头美的。连续十几年在春晚上的广告投入,让美的这一品牌的国民度获得极大提升。与此同时,常年盘踞零点报时的祝福语从“向全国人民拜年”到“向全球华人拜年”,简单两个字的改变,也见证了美的实力的逐年提升。